伴隨著高校擴招而越來越龐大的大學畢業生群體、趨于飽和的工作崗位,擺在2012年大學畢業生面前的就業問題,似乎出現了“難上加難”的不利局面,發展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
失業,還是就業?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流入了傳統意義上的“非高學歷行業”。自上海世博會招聘50名大學生清掃衛生間,30余名研究生簽約進攤檔賣豬肉,女大學生應征為瘦西湖船娘的報道相繼出現后,人們對于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從事這樣的“另類就業”頗感詫異。
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群體在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放下身段,采取一種先就業后擇業的方式,在崗位選擇上表現出了更多的務實傾向。他們認為這些工作雖然收入稍低,但風險相應的也比較小,在當今的就業市場上,也不失為一種選擇。還有的網友表示,此類基層工作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有助于了解社會現實,鍛煉能力,積累經驗,或者工作可以給他們帶來滿足感。
面對此就業形式,“天之驕子”已不再是好的選擇。相反,當今社會“藍領”人才備受企業青睞。那么為何不選擇學一技之長,既能增加社會經驗,又解決了自己工作之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