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校企平臺 >> 2018山東高校采風活動走進山東理工職業學院
2018全國網絡媒體山東高校采風活動走進山東理工職業學院
——36家媒體記者領略傳統文化滋潤下的“工匠精神”
5月7日下午,2018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山東高校采風團走進了活動的第一站山東理工職業學院。該院國際化辦學的突出成就和處處體現的傳統文化氛圍和文藝氣息,讓到訪的媒體記者們流連忘返,紛紛點贊!
AAA景區級校園, 記者感嘆美不勝收
初入校園,記者們就沉醉在了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校園的美景當中,感嘆“來到了景區!”,然而在學校領導的介紹下才知道,就在2017年底,“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天工園景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來自河北新聞網的記者孟光磊表示,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可謂是森林式花園式校園的典范,建筑群莊重典雅,生活區景色優美,校園的景觀設計和布局充分體現了人與環境的自然和諧。內蒙古新聞網的記者王彤也感嘆:“學院濃厚的人文環境、整潔、漂亮的校園讓我印象深刻!”
傳統文化氛圍濃厚,媒體齊聲點贊
不僅如此,地處孔孟之鄉,運河之都,山東理工職業學院處處洋溢的文化氣息和學生們不俗的氣質和修養,也在第一時間被媒體的資深記者們感受到。
東北網的記者陳顯春就表示,通過這一圈的走訪,感覺到山東理工職業學院不僅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教研環境,而且繼承了孔孟之道和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讓學生學到謀生之技的同時,也提升了內心修養,養成君子之氣,淑女之質。“孔孟之鄉,運河之城,學院的文化優勢無與倫比!”陳顯春感嘆道。
山西新聞網記者馮小婧,來自黃河之濱,她對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擁有的獨特地理優勢羨慕不已,“坐落在孔孟之鄉,具有獨特天然的文化優勢與傳承;毗鄰京杭大運河,承載不可多得的運河基因,這是多數高校無法獲得的先天優勢。”
重慶華龍網的記者廖鳳告訴大眾網記者,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的歷史底蘊非常深厚,傳統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尤其是孔子學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愧是孔孟之鄉!”廖鳳不由得為學院豎起了大拇指。
寧夏新聞網記者楊洲參觀了該院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發展傳承基地以后深有感觸。他說,該基地集非遺展示、文化傳承、教育教學、文化產業化于一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非遺保護傳承、學生品德塑造三者結合起來,實現了“以德樹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辦學理念先進,紛紛期待明年再來
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們越來越被學院的先進的辦學理念和高大上的實訓室所震撼,內蒙古新聞網記者王彤就表示,給他印象深的是學院“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特色辦學、職教報國”先進的辦學理念。他說,學院不斷探索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模式,大力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走出一條國際化創新發展之路,值得稱道!
了解到學院目前共有來自35個國家的150多位留學生以后,孟光磊記者也深有同感。他說,文化特色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凝聚力的重要體現。山東理工職業學院近年來大力發展傳統文化,學院建設孔子學堂,并多次舉辦孔孟文化節等活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因此吸引了大批國際留學生前來學習技術和中國文化。“相信學院的傳統文化特色會隨著一帶一路深入傳播到沿線國家,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愛上中國特色!”
廣州大洋網的記者劉卓瑩認為,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在教學方面通過高質量的軟、硬件,和多家企業合作,將學習和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培養高水平的學生。讓她印象很深的地方是在實訓室模擬駕駛航海,“3D的海景很逼真,模擬船舶顛簸的時候非常真實,盯著久看會有暈眩感。”劉卓瑩說。
經過半天的采訪、參觀,記者們紛紛表示學院亮點太多,要回去好好“消化”,并希望明年還能再來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期待看到一年以后的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還能帶來哪些驚喜。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
公安備案號 13024002000224
ICP經營許可證號 冀B2-20170024
網站備案號 冀ICP備11020808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