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設置改革
山東藍海職業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計算機課程改革要緊貼社會的要求進行課程體系建設,把社會的需要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有機統一。應及時掌握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要及其變化,不能與社會的需要相脫離,不能與學生個性發展相違背,要突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崗位能力”,隨時反思和改進專業課程設置。
山東藍海職業學校可以確立社會調查→崗位需求→專業模塊→課程設置的改革思路。先進行社會調查,了解當前社會計算機專業相關職業崗位,根據崗位群來確定專業方向和設置相應的專業模塊,如可確定辦公軟件操作員、數據庫操作員、圖形圖像處理師、網絡技術員、計算機組拆裝等專業方向。根據確定的專業方向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與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從社會“所需”、學生“想學”的角度,調整課程安排。例如,愿意從事“辦公文員”工作的學生主要訓練打字速度和排版技巧,學習辦公自動化等相關課程;想從事“廣告設計”工作的學生除了學習圖形圖像處理、動畫設計、廣告的策劃等課程外,還要學習色彩搭配、平面構成、立體構成、手繪等課程;打算做“網站建設”的學生要學習微機常用外部設備、網頁設計、網站開發、網絡技術、綜合布線技術、網絡安全與維護等課程。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
目前,山東藍海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安排主要是:第一學年學生上文化基礎課和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第二年上計算機專業課程和校內實習課程(主要是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實習),第三年學生進行校外“操作工”實習。經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統一學相同的課程,理論上學習了許多專業課程,但是每門課都不精,實際操作能力差,而且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激發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畢業后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針對這種情況,山東藍海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可以調整為:一年級第一學期統一上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并減少文化基礎課的科目;第二學期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專業模塊,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并進行針對性的實習訓練。由于所學課程是自己選擇的,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并主動關注社會相關崗位需求,從而促使自己更努力地學習,畢業后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三)教師隊伍的改革
教師隊伍的改革首先是教師思想的改革,它是所有課程改革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轉變教師思想觀念首先要改變教師陳舊的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學生應是教學主體,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技能和知識的協作者。可以采用專題研討、專題講座、師生座談、示范課觀摩等形式從正面引導教師轉變觀念。
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應培養計算機骨干教師,讓教師在計算機專業不同課程中選擇主攻方向,努力成為該方向課程的名師和骨干教師。教師應集中精力研究某類課程的知識和教學方法及實驗手段,提高該類課程的教學質量。
加強教師培訓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定期選送一些專業教師到高校培養,還可利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選送專業教師到企業鍛煉,使專業教師增加職業經驗,提高專業技能。教師有了豐富的職業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調整教學目標和改革教學方法。
引入教師競爭機制應多組織校內優秀課評比,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等競賽活動,提高教師職業素質和能力。還可申報教科研課題,以達到鍛煉師資的目的。
(四)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山東藍海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工人,是應用型人才,教學的目的應是學以致用。因此,在教學中要強化實踐教學,改變傳統的以講授知識為主、輕視技能訓練的教學方法。應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利用網絡同步教學、多媒體教學、上機操作指導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完成專業課程的教學。
山東藍海職業學校建立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時應精心設計組織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word圖文混排時,將事先制作好的精美文檔演示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激發出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開展上機實踐教學,引導學生掌握真知在每次上機實踐之前,都應為學生選擇適當、適量的上機操作任務。在上機前的講解與操作示范中,要讓學生獨立分析設計具體的分任務及解決方法,然后親自操作,在不斷的嘗試與改進過程中達到終想要的結果,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通過互動協作學習,縮小學生間個體差異在計算機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遇到學生之間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存在差異的問題。為此,可以在上機操作課上采取互動協作學習方式輔助教學。在適當的操作示范后,教師一邊巡視輔導,一邊注意觀察哪些學生能順利完成任務,并及時展示其成績,予以表揚,激發學生學習的榮譽感和成就感。然后,選出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長,負責輔導一個小組的同學,這樣,既活躍了上機課的氣氛,又創造了相互學習的氛圍。
及時進行教學評價在每次學生提交作業后教師應當堂給予學生及時的評價。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互評作業,互相提出作業完成好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同學相比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習的動力。
(五)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傳統的“筆試+機試”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需要和相關行業的需求,需要對考核方式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
考核的方式多樣化、個性化可通過定期舉辦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組裝和拆裝、圖形設計、網頁制作、網站建設等的技能比賽或技能表演,展示學生素質。
采取多證書考核職業資格證書是求職就業的“敲門磚”,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人員的主要依據之一。學生考取證書的目標性很強,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競爭意識。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達到了以考促學的目的,提高了自身能力,還為就業做好了準備。
總之,山東藍海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培養的學生要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計算機專業課程必須提高質量。要保證專業持續不斷地向前發展,同時專業要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自我更新的能力,要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招生就業市場和職業環境的劇烈變化。人才培養必須走專業化道路,學生要學得一技之長,同時要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這樣才能擴大學生的擇業面,為其終身學習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