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注意啦!小編為大姐介紹下院校與專業排序的佳方案,希望填報志愿的大家不要迷茫!
填報的重要程度在高考前并沒有如學科復習一般受到考生和家長的認可,待到志愿填報時,就發現問題多多。在多年招生宣傳和志愿填報指導過程中,我們不 難看到這樣的過程在重復上演――從一開始面對眾多高校與專業的茫然無策,到糾結于高校和專業的填報順序,后往往在提交前隨性地做出不夠理智的決定 。
當前,絕大多數省份已采用考后知分填報+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的填報錄取模式。各地考生的各批次志愿填報內容也大同小異,一般會有5個左右的院校志愿 ,每所院校又有5個左右的專業志愿。那么,如何把自己千挑萬選出來的學校與專業合理、有效地填報到志愿表中去,就成為一個值得掂量的問題。本文主要分 別就院校和專業填報順序,給大家提供幾個思考角度,以期幫助做出適合自己的填報方案。
平行志愿在很多省份已實施多年,但遺憾的是多數家長和考生直到收到錄取通知也沒真正理解其規則。我們先看看平行志愿投檔的標準表述:按普通類上線考 生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A、B、C、D、E等多個學校依次檢索,首先檢索考生填報的A學校,如A校進檔已滿,則再檢 索B學校,如此類推,只要被檢索的幾所院校中一經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院校投檔,檔案投出則完成該考生投檔過程。
那么院校的優先順序依據什么呢?不外乎兩個因素:投檔分數線和個人志向。
高校投檔分數線體現了公眾對高校的認可程度,也在一定程度體現了高校的學術與人才培養水平。考生在平行志愿填報方式下,可以根據往年錄取分數結合個 人興趣和理想,按“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策略,呈梯度填報多所院校。只要做到有一到兩所院校“保底”,一般而言落榜風險很小。但同時考生也要 注意,這里所指的僅僅是高校投檔分數,即我們俗稱的調檔線或低錄取分,參考該線只意味著考生有投入高校的機會,并不一定被錄取。首先是因為大學的 調檔比例設定是高于的,雖然說在平行志愿下,調檔比例已經控制得比較低,但在沒有增設計劃或機動計劃的情況,進檔后未被專業錄取又不服從專業調 劑的考生只能被退檔。其次每所高校都有其特別受考生青睞的熱門專業,這些專業的錄取分往往會高出學校調檔線很多,如果考生所選的專業都集中在學校的 熱門專業中,也容易被退檔。
在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錄取分數線相對穩定,傳統志愿模式下院校招生“大小年”的現象極大減少,也為考生增加了一份保障。就筆者所在的河海大學而言 ,2014年全國實施平行志愿錄取的省份錄取分數和排位變化幅度不大,總體保持平穩。因此,排除特殊情況,考生在報考時要充分參考往年各高校的錄取分數 ,對照各高校往年錄取分數的全省(區、市)排名定位自己的院校志愿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