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回顧2018,展望2019,職業能力建設工作將這樣干!
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張立新
關鍵詞丨激發技能人才活力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脫貧攻堅等重點任務,對職業能力建設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回顧
1挑戰
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提升勞動力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深化改革
從數量發展轉向質量發展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實體經濟,都必須以強大的人力資本和高素質勞動力為支撐。
與此相對應,我國面臨著勞動力數量和素質不足的雙重挑戰。從2012年開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持續下降,所占總人口比重也同步降低,支持經濟發展的勞動力已從無限供給的人口紅利時代,轉為勞動力總量無法持續擴張的新階段,必須釋放人力資本紅利,依靠“人才紅利”,推動勞動力從數量發展轉向質量發展,依托高素質技術工人打造高水平產業。
這對調整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任務、內容和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戰,亟須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全面提升勞動力質量,把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為今后工作重中之重。
釋放人力資本紅利,依靠“人才紅利”
2攻堅
穩定就業局勢,對完善教育培訓工作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提升質量
調整勞動力資源培養體系
在勞動力總量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勞動力供給的結構性矛盾凸顯,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特別是隨著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中美經貿摩擦等因素的影響,勞動者就業能力、技能水平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就業矛盾越來越突出。技能人才不足,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緊缺,正困擾我國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必須調整勞動力資源培養體系,加大職業培訓和技工教育結構比重,加快教育培訓改革,實現職教與普教同等重要、“平起平坐”,增強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以適應形勢的變化,滿足市場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技工荒問題。
目前,一些地方普教與職教的比例結構不斷惡化,普教占比越來越高,職教與普教在生均經費、師資比例、生源質量、師生待遇等方面差距明顯,一些技工院校還無法享受到招生、學歷、資金等方面的平等待遇。這不僅影響我國勞動力供給,更會加重結構性就業矛盾。因此,亟須補齊職業教育培訓發展的短板,強化職業教育培訓的投入、質量和發展保障。
補齊職業教育培訓發展的短板,強化職業教育培訓的投入、質量和發展保障。
3改革
充分激發人才活力,對深化技能人才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破除弊端
深化技能人才制度改革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大國重器離不開大國工匠,技能人才作為我國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產業發展的基石。但受傳統社會觀念等眾多因素影響,技能人才仍然存在身份、學歷、資格等政策制度障礙和體制機制制約,地位待遇不高、職業發展不暢、來源不足、內生動力不強,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還未形成,技能改變命運還未形成普遍共識。
必須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破除妨礙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從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全過程綜合施策,,激發技能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聚合各方力量,形成黨和政府、行業企業、院校和社會各界共同支持推動技能人才工作的格局,貫徹好中央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相關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激發技能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激發技能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4扶貧
完成脫貧攻堅重要任務,對全面加強技能扶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脫貧攻堅
技能就業、技能脫貧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是重大政治責任。現在脫貧攻堅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面臨艱巨繁重的任務,重點是做好“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工作。這些地區的貧困勞動力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差、就業能力弱、內生動力不足,是困中之困、難中之難。
加強職業培訓和技工教育是“授人以漁”的重要舉措,必須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加大技能扶貧工作力度。根據貧困地區勞動力狀況和就業需求,因地制宜,精準發力,扎實開展技能脫貧千校行動和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積極開展貧困地區職業技能競賽,加強輿論宣傳引導,讓技能就業、技能脫貧成為貧困人口和社會共識,營造崇尚技能、尊重技工的良好氛圍。
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加大技能扶貧工作力度。
展望
關鍵詞丨取得新的突破、再上新臺階
2019年,職業能力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是,以做大做強高技能人才隊伍為統領,堅持問題導向、能力導向、市場導向,立足特點、聚焦重點、打造亮點,聚合力量,聚集政策,狠抓政策舉措貫徹落實,借機借勢借力推動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再上新臺階。
聚焦重點、打造亮點,聚合力量,聚集政策,狠抓政策舉措貫徹落實,借機借勢借力推動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再上新臺階。
突破進取
2019劃重點推進一項專項計劃
繼續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聯合財政部根據《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鼓勵各地依托大型骨干企業(集團)、重點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建設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鼓勵各級政府、行業企業依托其所在單位建設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年建設80個左右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100個左右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加強新技師培養培訓。指導各地貫徹落實《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出臺貫徹落實《意見》的實施方案,設立高技能領軍人才服務窗口,更好地為高技能人才提供服務。組織開展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交流活動,加強高技能人才跨地區、跨行業之間的交流學習創新,提升技能水平。
實施兩項重大行動
一是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建立并推行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就業創業和人才成長需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制定2019年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方案。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將其作為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著力點和新增長點,促進企業職工素質提升和高質量就業,力爭2019年培訓學徒25萬人左右。繼續實施春潮行動、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特別職業培訓計劃、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行動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行動、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等。
二是深入推進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和《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意見》,發揮政府、市場、用人單位等多元主體作用,建立健全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依托企業等用人單位和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試點,明確試點用人單位名單,公開征集遴選第三方評價機構。制定修訂新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征集公布新職業。
實施三項重點工程
一是實施技能扶貧工程。在“三區三州”等地區開展深度貧困地區技能扶貧行動,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進行培訓,促進貧困人口通過掌握一技之長實現脫貧,完成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培訓100萬人次。深入開展技能脫貧千校行動,力爭全國技工院校年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4萬人。適時組織開展“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技能人才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加強貧困地區群眾對技能的認識,引導廣大貧困地區勞動者走技能就業、技能脫貧之路。
二是實施技工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出臺人社部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并在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培養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大幅提升技工教育辦學質量和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三是實施技工教育援助工程。貫徹落實“支持西藏發展技工教育,培養更多急需技能人才”精神,協調優質技工院校援建西藏技師學院。做好對口幫扶新疆技工院校工作,積極承擔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的技工教育援建工作。
組織四項重大活動
一是全力做好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和參賽工作。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于今年8月在俄羅斯喀山舉行,我國將第五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并首次參加全部項目的比賽,這是2019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一項標志性重大活動,對于優化技能人才成長環境、營造技能成才良好氛圍、弘揚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廣泛動員、精心組織、全力備戰,力爭繼續進入第一方陣,取得優異比賽成績,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二是加快推進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籌辦工作。加強對籌辦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啟動世界技能博物館建設,開展賽事標識、主題口號、吉祥物等征集和特許商品開發、企業贊助等籌辦工作。謀劃好俄羅斯喀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閉幕式上的會旗交接和中國上海時段文藝表演,體現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
三是舉辦“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于5月在重慶市舉辦“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大賽將設18個比賽項目,邀請“一帶一路”國家以及世界技能組織成員國家和地區參加,為“一帶一路”國家搭建技能融通、增進友誼的平臺,促進技能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四是舉辦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圍繞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組織開展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推動技能人才培養選拔工作。辦好第四屆青年技能營、世賽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技能中國行等主題活動,做好世界青年技能日、職業教育活動周、勞動節、教師節、扶貧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引導企業職工和院校學生走技能成長成才之路。
推動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再上新臺階。
轉載于未來大工匠公眾號

| 報名咨詢(請詳細填寫聯系方式,專業老師會盡快與你聯系,做詳細的解答!) | ||||||||||||||
|
||||||||||||||
職業教育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
公安備案號 13024002000224
ICP經營許可證號 冀B2-20170024
網站備案號 冀ICP備11020808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