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鋼是中國對高速鋼的一個俗稱,也叫鋒鋼。
目前白鋼車刀的主要用料為:W18Cr4V、W6Mo5Cr4V2、W9Mo3Cr4V1、W4Mo3Cr4V1、W4Mo2Cr4V1,其中W6 W18綜合性能好,韌性和耐磨性都比較好,順序也是逐降。后面及個牌號都是為了降低成本而開發的。
(一)高速鋼的化學成分、鑄態組織和碳化物類型
在高速切削過程中,刀具的刃部溫度可達600℃以上,低合金鋼刃具已不能滿足這種要求。因此,就必須選用高速鋼(這是一種合金元素含量很高的刃具鋼),它在600℃時,仍能使硬度保持HRC60以上,從而保證其切削性能和耐磨性。高速鋼刀具的切削速度可比碳素工具鋼和合金工具鋼刀具增加1~3倍,而耐用性增加7~14倍,因此,高速鋼在機械制造工業中被廣泛地采用。
我國常見的高速鋼為鎢系(W18Cr4V)和鎢鉬系(W6Mo5Cr4V2)。它們的成分見下表。
表8-2-3 鎢系和鎢鉬系高速鋼的成分
鋼號 化學成分(%)
C Si Mn Cr Mo W V
W18Cr4V 0.7
0.9 ≤0.4 ≤0.4 3.8
4.4 ≤0.3 17.5
19 1.0
1.4
W6Mo5Cr4V2 0.8
0.9 ≤0.4 ≤0.4 3.8
4.4 4.5
5.5 5.5
6.7 1.75
2.2
(二)高速鋼的鍛造和熱處理
1、鍛造
高速鋼的鑄態組織很不均勻。大量不均勻分布的粗大碳化物,將造成強度及韌性的下降。這種缺陷不能用熱處理工藝來矯正,必須借助于反復壓力熱加工(鍛、軋),將粗大的共晶碳化物和二次碳化物破碎,并使其均勻分布在基體內。
鎢系高速鋼的始鍛溫度為1140~1180℃,終鍛溫度為900℃左右。
鎢鉬系高速鋼的始鍛溫度要低一些。
終鍛溫度太低會引起鍛件開裂,而終鍛溫度太高(大于1000℃)會造成晶粒不正常長大,出現萘狀斷口。由于高速鋼在空氣中冷卻即可進行馬氏體轉變,所以鍛造或軋制以后,鋼坯應緩慢冷卻,以防止產生過高的應力導致開裂
2、退火
高速鋼鍛造以后,必須進行球化退火,其目的不僅在于降低鋼的硬度,以利切削加工,而且也為以后的淬火作組織上的準備。18-4-1鋼退火溫度為860℃~880℃,即略超過A1溫度。在該溫度保溫2~3h。這樣,奧氏體內溶入的合金元素不多,奧氏體穩定性較小,易于轉變為較軟的組織。圖8-2-7的組織為索氏體加碳化物。
圖8-2-7 高速鋼球化退火組織(索氏體加碳化物)
3、淬火
高速鋼的優越性只有在正確的淬火及回火之后才能發揮出來。其淬火溫度較一般合金工具鋼要高得多。
因為溫度越高,合金元素溶入奧氏體的數量越多,淬火之后馬氏體的合金濃度越高。只有合金含量高的馬氏體才具有高的紅硬性。圖8-2-8顯示出了淬火溫度對奧氏體(或馬氏體)內合金元素含量的影響。
圖8-2-8 淬火溫度與奧氏體內合金元素的含量
高速鋼淬火加熱溫度越高,奧氏體內的合金溶解度也越高,其中鎢元素需要很高的加熱溫度才能溶解。
由圖可知,對高速鋼紅硬性作用大的合金元素—W、Mo及V只有在1000℃以上時,其溶解量才急劇增加。溫度超過1300℃時,各元素的溶解量雖還有增加,但奧氏體晶粒則急劇長大,甚至在晶界處發生溶化現象。因而,淬火鋼的韌性大大下降。所以,在不發生過熱的前提下,高速鋼的淬火溫度越高,其紅硬性則越好。
由于高速鋼的導熱性差,而淬火溫度又極高,故常常分兩段或三段進行加熱。淬火通常在油中進行,或采用分級淬火法。鋼的正常淬火組織是碳化物+馬氏體+殘余奧氏體(30%左右)。圖8-2-9為高速鋼的正常淬火組織。
圖8-2-9 高速鋼的正常淬火組織
4、回火
為了消除淬火應力,穩定組織,減少殘余奧氏體的數量,達到所需要的性能,高速鋼一般需進行三次650℃保溫1h的回火處理。高速鋼的熱處理工藝規范見圖8-2-10。圖8-2-11示出了回火溫度對18-4-1和6-5-4-2高速鋼強度(sbb。ss)硬度和塑性的影響。
圖8-2-10高速鋼的熱處理工藝規范圖
左上圖,顯示了奧氏體中合金元素的溶解溫度與淬火加熱溫度的關系。右上圖,顯示了回火溫度與高速鋼硬度之間的關系。下圖顯示了高速鋼的整個熱處理工藝--①球化退火工藝②淬火工藝③④⑤三次回火工藝。
圖8-2-11 回火溫度與18-4-1高速鋼的強度、硬度
圖中藍線顯示的是回火溫度,高速鋼在這個溫度回火具有很高的硬度,較好的強度和塑性
回火溫度在500-600℃之間,鋼的硬度、強度和塑性均有提高,而在550-570℃時可達到硬度、強度的大值。在此溫度區間,自馬氏體中析出彌散的鎢(鉬)及釩的碳化物(W2C、Mo2C、VC),使鋼的硬度大大提高,這種現象稱為二次硬化。
與此同時,當回火溫度500~600℃之間時,殘余應力松弛,基體中析出了部分碳化物,使殘余奧氏體中合金元素及碳含量下降,Ms點升高。這種貧化的殘余奧氏體,在回火后的冷卻過程中,轉變為馬氏體,使鋼的硬度也有所提高,這種現象稱為二次淬火。
正常回火后硬度為HRC63~66,其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加碳化物(見圖8-2-12)。
圖8-2-12 高速鋼回火組織(馬氏體+碳化物)
高速鋼回火組織是黑色的回火馬氏體加白色的碳化物。
5、高速鋼的表面強化
為改善刃具的切削效率和提高耐用性,生產上經常對刃具進行表面強化處理。
表面強化主要有化學熱處理和表面復層處理兩類。前者包括蒸氣處理、氣體軟氮化、離子氮化、氧氮化(氧氮共滲)等。
表面復層處理則使金屬表面形成耐磨的碳化鈦、氮化鈦復層,許多國家已用于生產。
(三)高速鋼刃具的熱處理缺陷
高速鋼熱處理時經常出現的主要缺陷有:過熱。過燒、變形開裂、硬度不足、脫碳、萘狀斷口及腐蝕麻點。
(1)過熱:
由于淬火溫度過高等原因,造成晶粒過大,剩余碳化物數量減少,碳化物出現粘連。拖尾、角狀或沿晶界呈網狀分布的現象稱為過熱(圖8-2-13)。
圖8-2-13高速鋼的過熱組織
高速鋼過熱組織的特征是碳化物沿晶界呈網狀分布。
2)過燒:
淬火溫度接近鋼的熔化溫度,晶界熔化,出現萊氏體及黑色組織,稱為過燒(圖8-2-14)。過燒的刃具,常常出現嚴重的變形或皺皮現象,這種缺陷是不可挽救的。
圖8-2-14高速鋼的過燒組織
高速鋼過燒組織的特征是出現呈魚骨狀的萊氏體。
(3)脫碳:
高速鋼的脫碳組織如圖8-2-15所示。表面脫碳使工具的硬度降低,金相組織中出現有明顯的鐵素體,在其基體上還有碳化物存在。鋼的表層脫碳,使Ms點升高,在淬火時,表層先轉變為馬氏體,形成一層薄的硬殼,隨后心部進行馬氏體轉變時,體積膨脹,表層受到張應力,易于引起開裂,同時其硬度和耐磨性也降低,從而大大降低刃具壽命。
圖8-2-15高速鋼的脫碳組織
(4)萘狀斷口:
. 萘狀斷口呈閃光粗粒狀,有如萘光,故得名。其金相組織為粗大的晶粒(圖8-2-16)。產生萘狀斷口的刀具,強度、韌性極低,使用時易崩刃或折斷,是一種不可挽救的缺陷。萘斷口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停鍛溫度過高(1050~1100℃),而且變形量又在10~15%左右,或由于需返修而進行兩次淬火,其間未經退火造成的。如果淬火前不進行充分退火,也容易產生萘狀斷口。
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