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2月3日電(記者茆琛 晏國政)日前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傳遞出中央對約占農民工總數60%的80后、90后農民工的高度關切。人們在為之高興的同時,也呼喚更多政策創新,確保這一問題切實得以解決。 
 
    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水平高、思想開放、思維活躍,但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使新生代農民工依然被排除在城市政策體系之外,成為游離于城市與農村的“夾心層”。各地各部門特別是城市管理者應當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從教育、社保、醫保和住房等領域入手,層層為其筑起生活保障,因勢利導切實解決好新生代農民工問題。 
 
    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首先要解決他們對教育培訓的需求。 
 
    新生代農民工對教育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并非教育部門“一肩獨擔”。在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領域,一些初中畢業即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培訓機會,幫助自己擁有一技之長;和父母到城市打工的孩子,渴望在城市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后,不必受戶籍限制回到陌生的家鄉就讀高中;在學前教育領域,年輕的農民工希望政府能夠建起農民工子女幼兒園,為他們留城打工解除后顧之憂。 
 
    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還需要區域聯動、部門協作,解決好他們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問題。 
 
    當前,政府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試圖推動農民工在輸入地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工作。但是,輸入地與輸出地政策未接軌,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流動性較大、農民工收入漲幅滯后于保險金繳納額度漲幅等因素,部分抵消了政策利好,一些農民工甚至將養老保險當作定期存款,在年底集體提取。多部門、各區域應摒棄小利益,站在宏觀角度深層次了解新生代農民工留城生活的保障需求,以實惠的舉措落實中央精神。 
 
    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還可嘗試為這一群體“量身打造”住房政策,緩解安居難題。
 
據統計,新生代農民工大約有1億人,難的就是尋找一個穩定的住處。商品房是他們中多數人難以問津的奢侈品;經濟適用房解決城市居民住房難的定位亦將其排斥在外;廉租房地理位置偏僻,保障范圍小,資金缺口大,供不應求。緩解安居難題,可通過租賃商品房資金補貼、擴大廉租房保障范圍、在打工者密集區建新區等靈活措施,為新生代農民工“量身打造”住房政策,幫助新生代農民工逐步安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