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時事熱點 >> 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和企業招聘技能人才的"兩難"?
他說,******************在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加強職業教育。以就業為目標,整合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的報告為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指明了方向。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而當前的問題是,一方面,學校過分追求招生規模的擴大而忽視了學生就業能力的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很多大學生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一般,有的甚至是貸款上學。部分學生畢業后,因所學專業知識滯后,無法滿足企業用人需求,而無法就業,回家也無法向父母交待,所以就租住廉價的住房,生活在城市的邊緣。這不僅給家庭帶來了經濟上的困難,也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隱患;另一方面,企業招聘到適用的職業技能人才也難,嚴重阻礙了企業經濟規模的發展擴大,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
兩難問題一方面要求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企業也是很好的培養人才的平臺,更需要有文化、懂技術的管理者,從企業走出來的領導者也不在少數,同時也為職業教育提出了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榮蘭祥的看法是,盡管出現“兩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職業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是主要的。譬如職業院校專業設置過于傳統,不適應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教材陳舊落后,教學方法呆板,實習設備不足或老化,教學質量相對不高,培養的人才不能與社會和企業相吻合。當務之急,要抓主要矛盾,應該以創新教材為切入點,以創新教學方法為突破口,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生產一線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能人才,盡快走出“兩難”境地。
榮蘭祥具體從三個方面談了如何解決“兩難”:
一、以就業創業為目標創新教材教法
教材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主要載體,高質量教材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基本保證。創新教材要以學生就業創業為指導思想,教材的內容要堅持與時俱進,體現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體現企業對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的要求。要解決教材內容相對滯后的問題,不能今年仍然使用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教材。要經常修訂教材,常講常新。要把每年社會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及時補充到教材中去,確保教材的先進性和實用性,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企業當前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相對接,為培養高素質的適用人才奠定基礎。
教學方法應遵循“就業指導教學”、“就業是檢驗教學質量的標準”、“零距離就業”的教學理念,以讓學生畢業即就業為目的,切實把握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注重實踐教學。現行的實習模式一是按學年或學期安排實習,理實間隔長、理實脫節;二是“校內理論校外實習”。這種實習模式因學校傳授的知識和工廠崗位技能要求脫節,并且企業一般實行績效管理制度,學生得不到頂崗實習的機會,難以保證實習時間和質量。另外還有部分未落實就業單位的學生,隨便找個單位蓋個章就算完成了實習。這種實習模式無法保證教學質量。這就要求職業教育應按照理論和實習一體化、模塊化安排課程,使理論課和實習課穿插進行,甚至即講即習,讓學生聽得懂、記得牢、學得會,以強化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造就受社會和企業歡迎的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
二、以就業創業為目標創新教學匹配標準
改革創新教學過程中的匹配標準,是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創新教學匹配標準,應以校內實習為保證,以理實一體化、模塊化為要求,對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理論實習課時比例、實習設備、實習場地、實習材料、師資配比等進行科學合理匹配,這樣能夠實現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
教學匹配標準可用逆向推理的方法進行。即:就業→需學習哪些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達到何種熟練程度→需要多少課時,理實各占多少課時→需要的設施設備、材料數→教師理實配比→達標考核→就業。
以汽車維修專業實習為例:
(1)1000名學生實習機修,所需主要設備:汽油機4人1臺需100臺,柴油機4人1臺需100臺,底盤(變速箱)4人1臺需25個,整車5人1輛要20輛及其他數百種相應的配套設備和工具。
(2)1000名學生實習電氣,所需主要設備:起動機2人1臺需50臺,發電機2人1臺需50臺,全車線路車架5人1個需160個及其他數百種配套設備和工具。
(3)1000名學生實習電控,所需主要設備:電控發動機4人1臺需125臺,自動變速器4人1臺需94臺,整車5人1輛需25輛及其他大量配套設備和工具。
上述學生實習匹配標準必須全部在校內完成,必須保證性能先進、數量充足的實習設施設備和材料,以保證學生實習工位,讓每個學生都能反復動手。每年要及時更換與科技發展不相適應的設備和材料,讓學生所學知識和職業技能與新技術、新工藝發展水平相適應,與社會和企業用人要求相適應。
教學過程完成后,要從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兩方面進行考核。理論和技能考核方式分別為模塊考試、學期考試、畢業考試、技能鑒定考試。本著對學生、家長和社會負責的精神,既要考核學生,也要考核教師,更要考核學校。在進行就業教育指導的基礎上,利用學校建立的就業網絡推薦落實學生就業單位,從而完成全部教學過程。
三、制定實施約束和激勵相結合管理制度。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還必須有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否則,再好的教學模式、標準也落不到實處。在教學管理中,要運用市場規律這個杠桿,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做到獎罰嚴明。譬如:把企業生產的工藝和制度搬進課堂,走進實習車間,使學生在實習中學到企業生產的流程。以數控車工實習為例,實習產品采取實名制,在工件上標注1-1,1-2,1-3……(前面代碼1代表老師工號,后面代碼1,2,3……代表學生編號)。如工件未編號就下發,工件丟失由專業主任負責;如編號產品不合格,由學校和該編號師生共同承擔責任。只有這樣管理,才能增強師生責任心,確保教學設施設備的完好率,確保教學、實習匹配標準落到實處,確保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實現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的目標。
榮蘭祥后對記者說,總之,發展職業教育,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才能實現******************關于“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的要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聘適用技能人才難的“兩難”問題。

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
公安備案號 13024002000224
ICP經營許可證號 冀B2-20170024
網站備案號 冀ICP備11020808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