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一大難題,而就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
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卻取得了學生就業率95.08%的好成績。今天上午,在接受采訪時,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院長吳夢軍向記者表示,“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是他們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采訪中,吳院長多次向記者表示,學生的能力得到社會的認可,是他們大的榮耀。
探索興校之路 就業、服務為先
上午,在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的會議室里,記者發現有數十塊牌匾陳列其中:“2006年度山東教育總評榜,高職院校—具成長力獎”、“山東省數控機床操作職業技能鑒定試點單位”、“山東高等學校創新實踐基地”、“中國就業質量十強民辦大學”、“教育改革30年山東教育總評榜,具就業推動力十大高職院校”……
談起學院近幾年的飛速發展,院長吳夢軍由衷得向記者感慨到,在這諸多殊榮的背后,是學院始終圍繞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自身的資源實際,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改造老專業,完善優勢專業,發展新興專業,重組交叉專業,形成特色專業,探索出的一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興校之路。
工科實力雄厚 學生就業供不應求
據吳院長介紹,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的前身之一是原山東工業大學創辦的“山東工大科技專修學院”。從學院創辦時起,專業設置就奠定了以工科類為主、根據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創辦新專業的路子。辦工科院校需要大量投入,設備昂貴,往往一個實驗室就需要投資幾百萬元甚至更多。但這并沒有動搖學校董事會以工科類專業為主的決心,因為他們辦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盈利,而是要培養人才,支持經濟建設,報效國家。因此他們積極主動地了解市場、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不斷增設新的工科專業。
吳院長向記者舉例說,當時一位學校的領導同志在濟南、濰坊等地調研時,了解到焊接方面的技術人才奇缺,企業迫切需要焊接技術人才,他們當年就積極申報了焊接專業并獲得批準,受到了企業的歡迎。其他多數專業他們都是根據企業生產的需要和人才缺乏的實際情況而設立的。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逐步形成了以數控技術為龍頭,以機械設計制造、電子信息、計算機、土木工程、汽車、管理6大專業為主體,帶動相關專業共同發展的格局,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適合企業崗位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同時,正是由于他們堅持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學校才牢牢把握了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方向,培養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就是在當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形勢下,2009年依然取得了95.08%就業率的好成績。
立足教學優勢 服務當地發展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在辦好高職教育的同時,還充分發揮師資和技術優勢,努力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在發揮學校教學優勢為社會和企業提供培訓服務方面,去年山東凱文學院免費為章丘市培訓農民工,培訓專業包括高級鉗工、維修電工和計算機維修工等,讓農民工掌握一技之長,提高其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
而且學校還為山東法因數控股份有限公司開辦“機械制造”職工培訓班、“數控技術”職工培訓班和“機床電器”職工培訓班,依托國家數控工程中心山東培訓分中心,2009年為中國重汽公司職工開辦了“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培訓班。目前第一期培訓60人,已順利結束學業。這些培訓,為提高企業職工和農民工的技術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深受企業和廣大職工、農民工的歡迎。近年來,學校組織開展各種培訓20余場次,科技咨詢達上萬人,發放科技資料20000多份,培訓企事業單位職工2000多人。
發揮科研優勢 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在發揮學校技術優勢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方面,凱文學院更是直接服務于經濟建設。2009年8月,該校機械學院院長鈕平章教授得知沾化縣昌盛機械有限公司在生產抽油機時遇到了防偏磨減載器驅動技術難題,立即帶領由師生組成的技術攻關小組,四次深入生產廠家和勝利油田采油一線勘察測量,了解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數次修改方案,三次現場試驗,終于設計完成了抽油機防偏磨減載器驅動改進裝置。該裝置能有效解決減載器驅動問題,大大提高抽油機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
同時,2009年凱文學院的科研團隊還研制出改進裝置在勝利油田孤島采油現場安裝試驗成功,運轉正常,一舉解決了困擾生產廠家和油田使用方的技術難題,受到了當地政府及裝置使用單位的一致好評。而且該校承擔的濟南奧邁公司課題“數控雕刻加工中心研制開發”、 “視頻鉆研制開發”等產品,2008年已批量生產。
此外,2007年濟南鋼廠所屬濟南鐵礦原有的礦井安全門在例行的安全檢查中,安檢部門發現存在不安全因素,需要整改,該校機械學院的專家們受濟鋼的委托對該安全門進行了全面檢查,發現了問題所在,便對該安全門從結構、傳動、控制等方面重新設計、制造。投入使用后運行正常,安全可靠,并曾經成功的排除過險情。2006年該校為山東黃河河務局完成數控超汽蝕擾沙機研制,當年即投入應用。2006年為山東工商銀行研制開發了ATM室外智能型防護亭,等等。通過校企合作,校企關系進一步加深,企業成為直接的受益者,這為校企更廣泛合作創造了更有利條件,使企業和學校雙方達到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目的。2005年該校為山東黃河河務局完成數控鋼絲網片編制機研制。已應用在黃河、長江的防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