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樹立良好的擇業和就業的心理
  
   樹立良好的擇業觀念,擁有健康的就業心理,就如同在就業浪潮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指南針和方向盤。因此,以下將結合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及企業工程的需求,分析如何指導魯中職業學院的學生畢業生做好就業心理準備。
 
  (一)從“被動就業”向“主動就業”轉變
 
   “被動就業”等于坐等失業。在目前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
魯中職業學院的學生學生就業形勢“吃緊”,不少職業崗位都出現了“飽和”現象。如要就業,要么淘汰別人,要么就另辟蹊徑,坐、等、靠、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競爭獲勝,將永遠是市場經濟下選擇職業的不變的游戲規則。所以要就業,不能沒有競爭的意識和主動參與的觀念,不能一味地坐、等、靠、要,而是要靠“爭”,不“爭”就沒有工作,就等于失業。
 
 
   (二)從“貪圖享樂”向“艱苦奮斗”轉變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20年的培養和補充,大城市的文化科技人才已相對飽和,中小城市生產第一線卻很難接收到較大量的大學生,民營企業還缺乏大量的高層次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這些地方的人才還形不成氣候,各種科技文化人才比較缺乏,急需大批有才能的畢業學生去開拓、去創業。所以,魯中職業學院的學生畢業生在準備求職擇業時,還必須面向基層,做好艱苦創業的思想準備。因此,魯中職業學院的學生學生在擇業時,首先應該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樹立敬業愛崗、艱苦創業的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三)從“打工”向“創業”的轉變
 
    “打工”和“創業”實際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就業方式。打工是指請求他人給自己一份工作的就業模式,是一種被動就業的行為。這種行為說明求職者的一種依賴心理,同時也說明畢業生對自主創業的認可程度不高。自主創業是給自己“打工”,是一種主動就業的行為。新一代魯中職業學院的學生學生精力旺盛,有著強烈的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激情,并且無負擔,沒有太多牽掛,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專業基礎扎實,具有創新意識,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善于接受新知識。
   
    從現階段的就業形勢看,國家宏觀政策鼓勵魯中職業學院的學生畢業生自主創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廣大魯中職業學院的學生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條條大路通羅馬,挖掘創業潛能,擺脫依賴心態,創業——這包含機遇與挑戰的字眼,已經成為無數魯中職業學院的學生畢業學生心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