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高達90%以上的中職生,培養他們的學校卻面臨招生難,何以出現這種怪象?為此,記者深入重慶部分職業學校進行了調查采訪。
職校生多是農村娃
12月20日,記者來到了國家級重點中級職業學校——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采訪了幾位中職生。
學習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劉鑫說,他家就在渝北,爸爸媽媽都是下崗職工,對未來也沒有太多打算,看畢業以后學校能安排一個什么樣的工作再說。而另一位來自渝北本地的同學王湛說,他也是媽媽叫他來這個學校學習的,其實他也想參加高考。
據了解,該校有一大半學生都是本地人,絕大多數是農村學生,他們本身對未來的打算并不太多,大都是看學校安排工作或者自己找一份過得去的工作就行。而像楊婷婷這樣讀三年制高考班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選擇讀兩年制的基礎班,那樣就可以更快地完成學業參加工作。
龍門浩職業中學的周副校長告訴記者,現在職業中學的生源多半還是以本地人為主,以農村居民為主,城鎮居民占少數。
談到學生就業問題,周副校長說:“現在大多數職業學校就業率高達95%以上,我們覺得,就業率不但要高,而且要穩定,要對口。一個學機械的學生,你讓他去當收銀員,這肯定也完成了就業,可問題是這個崗位不對口,學生不一定能夠長久的干下去。我們現在就在想辦法做到讓企業滿意,讓學生也滿意,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學校就讀。”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中職學校招生時遇到重重困難,城鎮居民的孩子選擇中職的越來越少,學校生源以城鎮居民中家境不好的和農村孩子為主,中職教育成為窮孩子的選擇。
“生源危機”實質是“吸引力危機”
在連日來的采訪中,記者發現,盡管目前職校學生就業率高居榜首,但從職業學校入學生源的成績、入學意愿度以及適應職業教育的情況看,生源狀況都很不理想。這種生源狀況是導致許多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緩慢,特色與比較優勢難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
“初中生源數量逐年減少,是導致城市中職學校縮減招生規模的直接原因。”教育部職成司學校處處長葛維威前不久在重慶參加職業教育論壇說,就全國范圍來看,近十年來多的年份初中生源人數減少60萬人左右,而少的年份也減少20多萬人。今年全國初中畢業生比去年減少34萬人左右,所以教育部在制定今年全國中職招生計劃時也相應縮減了規模,由去年的860萬人縮減到830萬人。
“不過,生源數量的減少絕不是造成城市中職‘生源危機’的根源。”葛維威認為,城市中職“生源危機”的實質還是“吸引力危機”。因為對老百姓而言,中職教育的吸引力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或者能夠滿足孩子畢業后的高工資就業需求,或者能夠滿足孩子讀完中職后繼續升學的需求。而在城市,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工資水平的上升和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帶來高學歷文憑易得性的增強,中職教育就變得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了。
令人頭疼的社會認可度
“社會對職業教育認同度較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都想讓子女做白領,而覺得上職校做藍領低人一等,因而爭著讓孩子擠高考‘獨木橋’,這是職業教育生源萎縮不可忽視的因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職學校校長說。
在采訪中,有的學生表示,現在職業教育并不能很好地得到社會的認可,社會上很多人都把職業學校和臟亂差聯系起來,他們一方面擔心在職業學校學不到什么有用的東西,而且許多職業學校在招人方面存在缺陷,有的就是給錢就可以去讀,導致學生素質不高,容易發生打架斗毆等事件,而一些家長表示由于職業學校管理上比較混亂,學生素質又參差不齊,自己的孩子去了會不會被帶壞,也是他們關心的問題。
實際上,好的職校、好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并不比一般高校差。以重慶的中等職業學校為例,諸如家政、美容、幼教、美術設計與動漫專業等,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8%以上,有的專業就業率達,畢業生供不應求。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一技之長越來越比一張學歷文憑重要,可是不少家長還沒意識到這一點,仍一味盯著高考。
不過,目前許多中職學校教育層次結構不盡合理,缺少對勞動力市場需求狀況的準確把握,培養目標過分規范化、單一化,學校專業設置過窄,降低了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造成學校培養的畢業生與社會需求脫節,發展潛力不足,這也打擊了人們選擇職業教育的信心。
周副校長坦言,延伸來看,造成中職“吸引力危機”的原因,也有中職校自身的建設問題和部分用人單位不合理就業觀的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