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0日正在濟南召開的山東省衛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1年,山東省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將從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個人繳費由目前的30元提高到不低于50元。2011年山東衛生工作要點也同時敲定,將從備受關注的基本藥物制度、公立醫院改革、公共衛生服務、新農合制度等難點入手,努力實現人人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目標。
山東省確定,今年,新農合住院封頂線提高到不低于8萬元,達到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0倍以上。同時將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宮頸癌、終末期腎病、血友病等納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試點范圍。另外,山東省還將選擇70個縣(市)區開展高血壓等慢性病納入大病補償試點。今年內,山東省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將全部開展即時結報,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覆蓋所有縣市區,省級定點醫療機構的即時結報業務也要覆蓋一半以上的縣市區。
重點一:年底初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
新醫改推廣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零差率銷售,即買多少錢賣多少錢,為的就是解決“以藥養醫”的問題。
目前,山東第二批擴大實施的63個縣(市)區按時啟動基本藥物制度,至此,山東全省已有115個縣(市)區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總體覆蓋率達82.14%,11個市覆蓋率達。
效果如何?據省衛生廳廳長包文輝介紹,基本藥物制度在降低費用、利民便民等方面成效明顯,全省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價格降低42.66%,門診量增加23.3%。
包文輝表示,山東今年將拓展基本藥物覆蓋范圍并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年底初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山東還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村衛生室和非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實施范圍,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積極探索試行基本藥物制度。
為遏制藥價虛高,記者了解到,山東今年將實施基本藥物省級集中采購。目前首批307種國家基本藥物已掛網開始招標,山東要求各地嚴格按照中標價格采購基本藥物,確保基本藥物質量安全和及時足額供應。省增補藥物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規定配備的非基本藥物暫按原渠道采購配送。
重點二:預約診療等十項措施實現全覆蓋
市民看病貴和難,主要指向大醫院。公立醫院作為診治疑難重癥的主要場所,成為此次醫改攻堅難點。
目前,山東濰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已啟動,東營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已研究通過。同時,山東公立醫院綜合和單項試點已全面展開。在2011年,包文輝表示,山東將采取“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先易后難,邊試邊推”辦法,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盡快讓群眾得到實惠。
山東將出臺2011年全省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改革指導綱要,規范服務、院務公開、績效考核、優質護理示范、預約診療、志愿者服務、出院病人隨訪、臨床路徑實施、新農合病人優惠治療、遠程醫療會診十項措施在二級以上醫院實現全覆蓋。
為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山東將在全省醫療機構實施雙降、雙控、雙規范“三雙行動”,即降低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降低耗材支出占醫療支出的比重;控制醫療成本、控制人均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過快增長;規范檢查和用藥行為、規范臨床路徑和治療項目。
同時,山東將優先發展縣醫院,爭取年底人口超過30萬的縣(市)有一所二甲以上水平的公立醫院。
重點三:新農合住院封頂線不低于8萬元
目前,山東新農合的參合率達99.6%,超出國家醫改目標9.6個百分點。全省各級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120元,人均籌資水平達135.42元,住院補償封頂線達到5萬元以上。
為進一步提高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記者了解到,今年山東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個人繳費由目前的30元提高到不低于50元。
在補償方面,山東新農合的住院封頂線全省統一規定不低于8萬元,達到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10倍以上。年內,省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全部開展即時結報。門診統籌支付方式全省統一推行總額預付制,住院統籌支付方式試點縣(市)區達到50%以上。
無力承擔大病費用,一直是農民致貧的重要原因。今年山東將全面推開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將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宮頸癌、終末期腎病、血友病等納入試點范圍,新農合補償比例達70%以上,爭取大病救助經費按20%比例再給予補償。同時,今年山東將選擇70個縣(市)區開展高血壓等慢性病納入大病補償試點。
重點四:人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至25元
21世紀,醫學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發展,公共衛生服務也成為政府主導衛生、堅持公益性的重要措施。
自醫改啟動,記者獲悉,全省城市社區和農村健康檔案建檔率分別達91.3%和67.13%;乙肝疫苗補種項目自啟動實施以來,第1針接種完成171.22萬人,完成率為97.07%;實施37130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完成年度任務148.52%。
為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包文輝表示,今年山東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將提高到25元。2011年,山東將加強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重點提高孕產婦兒童系統保健水平和產科質量,加大出生缺陷干預力度,實施覆蓋12個市的18個中央轉移支付縣的國家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努力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